古印传奇-中国历代帝王玺印之谜

作者:
印刷次数:
2007年1月第1次印刷
ISBN:
978-7-80221-464-4
出版日期:
2008-01-01
版次:
2007年1月第1版
原书定价:
¥48.00
电子书价:
¥22.00
收藏:
想读    在读
分享到:
内容提要:
  《古印传奇》是印文化与印历史的融合,也是印传奇与名人轶事的联袂。这里为你揭开历史的另一层面纱!让我们尽心倾听今人与古印的精彩对话吧!
目录列表 :
序 走向大境界——谈印农的治印艺术苏叔阳

第一章 玺的传奇{1}
一、和氏璧之谜{2}
二、完璧归赵的故事{3}
三、秦始皇登基用和氏璧雕刻皇玺之谜{4}
四、窃皇玺嫪毐叛乱{7}
五、汉高祖称帝定国玺为凭{8}
六、阴毒吕后嫉剁美妃手足称“人彘”{10}
七、汉武帝欲成仙滥授爵印{11}
八、收玉玺金屋逐阿娇{12}
九、汉武帝立太子生母遭难{14}
十、  “文帝行玺”金印之谜{15}
十一、  “滇王之印”金印之谜{16}
十二、  “广陵王玺”金印之谜{17}
十三、楚王刘英私铸印命丧九泉{19}
十四、  “汉委奴国王”金印之谜{21}
十五、  “利苍”古印之谜{22}
十六、  “淮阳王玺”之谜{23}
十七、刘苍封王佩“将”印之谜{24}
十八、遭冤枉班婕妤沉着应变{25}
十九、使巫术受牵连被收皇后玺{27}
二十、王莽究竟如何得到了传国玺{28}
二十一、传国玺失踪之谜{29}
二十二、  “天元皇太后玺”金印之谜{29}
二十三、陶渊明挂印辞官见“南山”{31}



第二章 宝的传奇{33}
一、古玺的换代时期——大唐王朝{34}
二、奉玺绶武昭仪为皇后{35}
三、武则天登基变“玺”为“宝”{35}
四、唐中宗持御宝平乱{37}
五、前蜀王谥宝(随葬印)之谜{41}
六、后蜀王孟昶与花蕊夫人之谜{45}
七、 “吴越王宝”之谜{48}
八、宋太祖皇袍加身与太祖“御押”之谜{53}
九、旗盘古村的“印泥盒”之谜{54}
十、艺术天才 亡国之君{55}
十一、宋徽宗与李师师{57}
十二、负末帝怀藏御宝投海殉国{58}
十三、江苏茅山“印宫”的由来{61}
十四、成吉思汗与元朝御宝之谜{62}
十五、朱元璋与明朝御宝之谜{65}
十六、明成祖与御宝之谜{66}
十七、明鲁王被讥封“荒王”之谜{69}
十八、 “锦衣卫木印”与明朝冤案{71}
十九、古村因“印”官运兴旺之谜{71}
二十、明末崇祯帝殉国前的最后时刻{73}
二十一、努尔哈赤与清朝御宝之谜{74}
二十二、清太宗御宝之谜{78}
二十三、多尔衮受大将军印进军中原{81}
二十四、顺治皇帝上五台山之谜{83}
二十五、康熙皇帝宝印之谜{87}
二十六、雍正皇帝宝印之谜{91}
二十七、乾隆皇帝宝印之谜{96}
二十八、乾隆的六十枚闲章的由来{100}
二十九、乾隆皇帝与昌运宫之谜{101}
三十、乾隆帝的皇后失踪之谜{103}
三十一、乾隆皇帝与“香妃”之谜{103}
三十二、乾隆盖在泰山绝壁上的巨印之谜{107}
三十三、嘉庆皇帝宝印之谜{108}
三十四、道光皇帝宝印之谜{113}
三十五、咸丰皇帝宝印之谜{116}
三十六、慈禧一印篡天下的由来{120}
三十七、东太后慈安与宝印之谜{125}
三十八、同治皇帝宝印之谜{126}
三十九、光绪皇帝宝印之谜{129}
四十、珍妃与金印之谜{131}
四十一、宣统末帝宝印之谜{133}
四十二、洪秀全御宝失踪之谜{136}
四十三、  印台山的传说{137}
四十四、武夷山“印石”的传说{138}



第三章 文明的象征{141}
一、耶路撒冷的古印之谜{142}
二、美索不达米亚的古印之谜{143}
三、印度河流域的古印之谜{146}
四、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与印度河流域文明之谜{150}
五、波斯湾的巴林古印之谜{151}



第四章 印人传奇{153}
一、爱石成癖的“米颠”{154}
二、唐伯虎的“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印的由来{154}
三、印家经典的论著人吾丘衍{157}
四、王冕发现了花乳石印材{157}
五、为何说文彭西虹桥购石成就了青田{161}
六、印艺成就的国子监博士——文彭{164}
七、 “边塞印将军”何震{168}
八、 “行侠铁笔”苏宣{171}
九、 “倡古法、立新规”的朱简{172}
十、 “兰生而芳”的梁千秋{174}
十一、 “师法秦汉第一人”的汪关{175}
十二、 “床上书连屋”的程邃{177}
十三、 “浙派篆刻第一人”丁敬{179}
十四、 “中书舍人”胡正言{180}
十五、 “九死一生”的周亮工{181}
十六、 “半榻乱书横”的汪士慎{182}
十七、 “安贫乐道至诚相交”的高翔{183}
十八、 “弃官从文”的高凤翰{184}
十九、 “侠义英雄”傅青主{185}
二十、 “印僧”戴名笠{186}
二十一、 “东渡印僧”蒋兆隐{187}
二十二、 “一印难求”的花榜{188}
二十三、 “读书不倦”的朱文震{189}
二十四、 “悠然见南山”的董洵{190}
二十五、 “真水无香的隐士”蒋仁{191}
二十六、 “古印之家”的汪启淑{193}
二十七、 “江湖游食”与“清朝第一”的邓石如{194}
二十八、 “酒狂”奚冈{197}
二十九、 “振兴紫砂业”的陈鸿寿{199}
三十、 “终身布衣名满华夏”的赵之琛{201}
三十一、 “梦里不知身是客”的吴熙载{202}
三十二、 “行万里路”的胡震{204}
三十三、 “琴瑟高手”钱松{205}
三十四、 “人物画怪才”任熊{206}
三十五、 “多才多艺”的徐三庚{212}
三十六、  自称“画奴”的任伯年{214}
三十七、 “以竹根为印材”的胡钁{215}
三十八、 “悲苦大师”赵之谦{216}
三十九、 “做过一月县令”的吴昌硕{220}
四十、 “舍古镜得娇妻”的黄牧甫{224}
四十一、 “赠画结良缘”的齐白石{226}
四十二、 “作仿品喜识翁同和”的赵石{231}
四十三、 “遭退学苦读成大家”的李苦李{232}
四十四、 “画马换娇妻”的赵时{233}
四十五、 “藏印石壁”的弘一法师{234}
四十六、  乔大壮投水“人间可哀”{235}
四十七、 “制铜印的高手”张樾丞{236}
四十八、 “恪守师道”的陈师曾{236}
四十九、 “自称罗刹”的王褆{239}
五十、 “小心落墨,大胆用刀”的黄易{243}
五十一、 “满腹经纶”的金绍城{244}
五十二、 “独立成派”的林皋{245}
五十三、 “精通鉴定”的丁佛言{246}
五十四、 “自称为半痴”的陈半丁{247}
五十五、 “擅画鼻烟壶”的丁尚庚{249}
五十六、 “乾隆廪生”陈豫钟{249}
五十七、 “音律印人”钱君匋{251}
五十八、“以‘粪’自称”的邓散木{252}
五十九、 “组合篆刻”与“天下第一玺”的首创人印农{253}



第五章 中国历代篆刻名家与作品欣赏{261}
后记{320}
0
还没有投票

喜欢《古印传奇-中国历代帝王玺印之谜》的也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