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安心如何空

作者:
印刷次数:
2008年1月第1次印刷
ISBN:
978-7-80221-430-9
出版日期:
2008-1
版次:
2008年1月第1版
标签:

原书定价:
¥26.00
电子书价:
¥12.00
收藏:
想读    在读
分享到:
内容提要:
  本书是一部从实践的角度探讨佛法修证的研究论著.全书共分五个部分,第一篇介绍修证的依据,从理上说明佛法修证的主体、客体以及最终的去处;第二篇中分阶位依次介绍了不同修行层次具体实修的方法;第三篇提供了一个日常修习的简明指南,提纲性地总结了常用的实修原则和技巧;第四篇则从另一个角度对佛法修证过程所涉的种种问题做了进一步的探讨;最后的附录收编了一篇作者曾在博客上发过的文章以及作者在习的几个密咒诵法,供有缘者修习.
    本书既可以作为不同层次的各类实修者自我研修时的参考资料,也可以为从事相关研究的人员提供与身心相关的另一类知识或信息.
目录列表 :
序1
自序1
前言1
第一篇◎修证基础知识介绍
1. 对人体的认识3
1.1. 能体及其性质5
1.2. 本心(自心)8
1.3. 肉身的性质及功用9
1.4. 意识9
1.5. 对宇宙的认识10
1.6. 小结10
2. 对形而上“灵体”的认识12
3. 对佛之所证的探讨14
4.“阿赖耶识”与“如来藏”(摘录整理自公开文献)17
4.1. 阿赖耶识17
4.2. 如来藏18
4.3. 阿赖耶识和如来藏的“实有”和“空性”的问题19
4.4. 缘起性空,性空缘起20
第二篇◎修证方法及其说明
1. 第一学部(认识、体证能体)25
1.1. 适修对象25
1.2. 目标25
1.3. 原理25
1.4.可选修证方法介绍26
(1)圆功26
(2)吐气法32
(3)持咒33
1.5. 讨论33
2. 第二学部(破第六识)47
2.1. 适修对象47
2.2. 目标47
2.3. 原理47
2.4. 修证方法介绍48
2.5. 讨论49
3. 第三学部(超越第七识,认知第八识)51
3.1. 适修对象51
3.2. 目标51
3.3. 原理51
3.4. 修证方法介绍52
3.5. 讨论53
4. 第四学部(证入第八识)55
4.1. 适修对象55
4.2. 目标55
4.3. 原理55
4.4. 修证方法介绍56
4.5. 讨论56
5. 第五学部(体证空性)58
5.1. 适修对象58
5.2. 目标58
5.3. 原理58
5.4. 修证方法介绍59
5.5. 讨论60
6. 第六学部(遍证空性)61
6.1. 适修对象61
6.2. 目标61
6.3. 原理61
6.4. 修证方法介绍62
6.5. 讨论62
7. 无相部64
8. 有相部(关于形而下的修习讨论)65
9. 本篇后记70
第三篇◎修证方法指南与说明
1. 修证方法指南74
1.1. 一个基本信念74
1.2. 两个下手之处74
1.3. 三条修持原则75
1.4. 四步操作程序75
1.5. 五种技巧方便75
2. 对指南的进一步说明77
2.1. 关于“一”的说明77
2.2. 关于“二”的说明77
2.3. 关于“三”的说明78
2.4. 关于“四”的说明78
2.5. 关于“五”的说明78
第四篇◎杂论
1. 佛法修证管窥81
2. 佛法修证的主要资粮83
3. 修行的基本操作原则85
4. 闲话修行(一)88
5. 闲话修行(二)91
6. 闲话修行(三)93
7. 念佛窍要95
8. 素食的好处96
9.“融和”――一种修行的技法97
10. 形而下的修行果报98
11.《释迦牟尼佛传》透出的信息105
12.“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心”与“性”108
13. 略论“神通”109
14. 论“众生平等”111
15. 禅宗公案112
16. 修与无修113
17. 佛眼见佛114
18.“天心月圆 ”与“东边日出西边雨”115
19. 因果演绎116
20. 由“佛”而起的遐想117
21. 对觉悟者的认识119
22. A与(-A)120
23. 佛法与外道121
24. 名师?明师?122
25. 修行之难123
26. 修行之易124
27. 认识佛法125
28. 小议:如何认识禅128

附录1  登月――佛法修证直言130
附录2  准提咒141
附录3  净土密咒143
附录4  毗卢遮那佛(大日如来)咒145
附录5  《心经》诵法147
后记149
0
还没有投票

喜欢《如何安心如何空》的也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