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内容简介
本书精选中华经典掌故,分别从修身、治学、处世、交往、权谋、理财、情感等方面解读历史事件、人物轶事,感悟人生智慧。你可以在幽默风趣、生动活泼的故事中增长见识,丰富生活阅历,积累社交资本,具备应对纷繁世事的智慧。
目录列表 :
目录
前言
第一篇修养智慧:知身识性性格修炼
第一章做一个生性高贵的人
段干木辞隐:不与权势为伍自持清高姿态
嵇康蔑权贵:宁做岩上之孤松不为腐水之游鱼
阮籍笑礼法:人活一世天真无欲自超然
徐悲鸿画猫:在书画中寻找自我风骨
柴夫人穷志不短:笑拙不笑补笑懒不笑苦
第二章去留无意无法替代的人格美
丙吉问牛不问人:轻重缓急自有度
王羲之袒卧东床:自信是一种无法替代的美
谢安见桓温: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
苏轼安睡避祸:君子坦荡夜半敲门也不惊
李卫巧用双面铜钱:从容淡定如生命的明灯
第三章胸怀容人量浩然自从容
苏不韦复仇:恨即是包袱放下即是幸福
牛弘不问“闺”中琐事:宽容维持家和
李世民纳魏征:一种胸襟别样出世
狄仁杰不较真:淡视往日览观来者
王旦德量恢弘:胸襟与事业成正比例
吴崇礼不争地:“让他一墙”的潇洒
少室周豁达处世:风物长宜放眼量
第四章静而修身俭以养德
烧饼尚书刘晏修身鉴:成由勤俭败由奢
赵匡胤诫女节俭:一入骄奢陷阱如入宫墙侯门
苏东坡请客:重节俭而拒腐败
司马光清廉俭以养德:人心坦荡而无忧
吴隐之嫁女: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
第五章立世之根本得之在于一信一诚
周成王桐叶封弟:人不当戏言言之必行之
曾参与子协定:人生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之花
张劭捍卫信用:性命与信义的艰难取舍
季扎挂剑赠徐国国君: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
质朴的晏殊:老实非愚蠢脚踏实地观前景
丰子恺存童心:多一份率真多一种幸福
商鞅重信: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第六章善是万物的伊始人性的至宝
子产放生:广施仁善自有祥和的圆融天地
屈原发米:悯人为小爱悯国为大爱
第五伦喂马:金玉满堂守不易德行积攒难上难
隋侯救蛇得珠:行善是眼前的唯一
朱冲放牛:以德报德讲原则但求心胸坦荡
孙叔敖遇蛇:推己及人爱屋及乌
第七章危难下的心态修炼:平常心即是“道”
牛缺遇盗:怯懦则死不惧则生
于谦守城:大敌当前临危不惧
宾卑聚梦中受辱而自尽:智勇多困于对不现实的执著
颜真卿烈骨:清风流云般的人格魅力
司马迁受辱:鸿毛与泰山的角逐
第八章锻造身之曲规锤炼心之尺度
许衡不食无主之梨:为原则而生的人
董宣护法:木受绳则直人就规而正
董狐直笔:再大的风险也值得
庄子笑儒:画虎不成反类犬独树一帜亦风格
赵绰执法:心有方圆意存棱角
山鸡起舞:虚荣不过镜中月格调方为水中花
第二篇成才智慧:苦中作乐学有所成
第一章百学德先行育教先育德
吕蒙不学:时间永远不能成为借口
贾岛推敲:坚持练就真理
玄奘取经:锲而不舍得正果
宋太宗开卷有益:点滴学识洞穿高深学问
朱元璋训子:百学德先行育教先育德
吴敬梓的风骨:贫贱不可移读书之宏志
徐霞客探险:心存高远志在当下
第二章勤学苦练苦尽方能成材
匡衡凿壁偷光:一束光下一恒心
闻鸡起舞:勤奋是好运之母坚持是成功之匙
车胤囊萤夜读:读书莫畏难苦中乐逍遥
李白受教:天资卓越=没有打磨的铁杵
白居易耐苦: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苏洵焚稿:好汉不提当年勇今日之事今日论
第三章求学问道专注于一得大成
乐羊子妻断织劝学: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后羿射箭:平常心下的百步穿杨
纪昌学射:攻无不克仰赖用心专一
詹何钓鱼:心无旁骛则有功而返
孟子谏齐王:成才非一日之功恒心则事半功倍
孙武练兵:纯钢折不弯真理驳不倒
梁启超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得之在于“坚持”
二徒学棋:风动心不动棋高一筹者
第四章学无先后谦冲求知省自身
孔子畏后生: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
孔圣人学而不厌:虚心求教也是一种气魄
孔圉不耻下问:谦虚则附之者众倨傲则离之者多
谢道蕴巾帼不让须眉:女子有才亦有德
苏东坡改诗:绝顶聪明绝顶痴
欧阳修讽“酸秀才”:低头才见芳草
第五章多样启蒙不拘一格
太任重胎教:为孩子上好人生第一堂课
唐太宗遇物则诲:实例为证动态教学
韩维教皇子:师者既应重学识也应重品德
戚父教子:子不教父之过教不学儿之错
林则徐诲子:学以致用触类旁通
胡适溺儿: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
第六章求实创新学问勃发的原动力
高适推敲:炼一个字成就大智慧
欧阳修删繁就简:两点距离直线最短
泥中捞铁牛:突破常规巧解难题
宋徽宗选画:精于构思创意无穷
王安石点“绿”:换位思考又现一重天
徐光启力传西学:学问无国界择善而从之
第七章为学=思考+实践
孟子不尽信书:读书不可读死书
按图索骥:学而不思落笑柄
李白搁笔黄鹤楼:实事求是出佳句
历归真画虎:实践出真知
喻皓设计斜宝塔:有备才能无患
吴承恩作《西游记》:灵感来源于生活
李时珍躬行实践:发现前人未到之处
第三篇处世智慧:参透人心灵通进退
第一章洞察内外游刃有余存于世
箕子见微知著:洞察事态以免除祸患
苏代反对“抱薪救火”:从本质入手寻解方
庄辛劝楚襄王:亡羊补牢未为晚执迷不悟取灭亡
田单率兵:胜于忧患而败于安乐
王浚韬晦:左手名誉奉上右手韬晦保身
萧规曹随:“无为者”无不能为
唐太宗用人不疑:天下尽在股掌间
严辛未雨绸缪造三窟:人当具备忧患意识
第二章心如明镜不惹尘俗琐碎事
张孟谈前事为师:史为明镜得失尽在月明中
孙叔敖无争:去留无意自逍遥
李绩当官:识时务者为俊杰
赵德昭宠辱不惊:阅尽繁华的大智慧
王阳明主动退让:一时的忍耐人生路广阔无限
曾国藩明哲保身:进退间的最佳选择
第三章人存于世谨防两面三刀之小人
齐桓公养祸:小人如虎养之必遗祸
勾践兔死狗烹:忘恩者惯用的手段
郑袖的奸计:小人常以“善言”相劝
周亚夫功高盖主:予小人可诬陷之机
李林甫口蜜腹剑:笑容背后的霍霍利刃
郭子仪处世:宁得罪君子勿招惹小人
第四章名利本为浮世重古今能有几人抛
息侯自私自利: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石崇因富获罪:利欲熏心自取灭亡
玉寅生和三乌从臣的假清高:不要轻易许诺
裴宽不受礼:德比岱云布心似晋水清
包拯当官:清、慎、勤者出淤泥而不染
海瑞不贪:千古功名浮云事端以清高度残生
介子推不争名利:品德修养的上层境界
陶朱公救子:钱乃是身外物敬求则失去更多
第五章临财不苟得岂因斗米而折腰
吴隐之饮“贪泉”而觉爽:贪与不贪在乎于心
孟子收礼拒礼: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公孙仪拒受鱼:吃人嘴短拿人手软
杨震严于律己身不苟财:清风两袖向青天
王翱藏珠:临财不汲求心静则身轻
子罕以不贪为宝:钱财乃身外之物
第六章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智伯祸从口出:凡事不密则害
苏秦位重本遭忌妒:巧言令色徒惹是非
信陵君遭妒:暴露实力等于招来敌者
贺若敦牢骚惹祸:多嘴是祸患的苗头
刘禹锡因直惹祸:包裹糖衣的忠言才顺耳
郑仲因殷勤丧命:过分殷勤费力不讨好
沈万三露富:防人之心不可无“藏”字要诀守心间
年羹尧居功自傲:愁云惨淡万里凝
第七章假糊涂背后留真清醒
隰斯弥故作糊涂:智者不进别人的禁区
刘睦喝酒不全醉:半糊涂才是真聪明
刘伶醉酒:糊涂一时避杀机
宋太宗趁醉办事:定了江山得人心
吕端大事不糊涂:小事装糊涂
楚庄王摘缨:容人之过释人之嫌
第八章千里马遇伯乐从被动到主动
毛遂自荐:主动接近伯乐才是好马
马援择明主而事:明珠暗投谁之过良禽须择木
章邯择良树:人往高处走赖树只能吊死好汉
薛仁贵“抢”功:主动请“缨”与赫赫有名如影随形
第四篇谋略智慧:随机应变择取利弊
第一章运筹帷幄先机为首占之物
宋襄公仁义亡国:坚守不必要的仁义即是迂腐
管仲“路径依赖”:好开端是成功的支点
隋何杀楚使:当冒险时先冒险
召平当断不断: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班超入虎穴:主动亦是自我拯救
郗隆无为丧命:优势属于占据先机者
捻军运动战灭僧王: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赵匡胤出其不意败唐军:快者的效益即是慢者的代价
第二章随机应变因势而动
田成子反侍鸱夷子皮:谋定而后动
李若谷明权责护水渠:于要害处下“刀”游刃有余
子贡游说三国:借力打力在牵制中渔利
甘罗辩论: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叔孙通因时而变:顺水推舟孰不能成
冯异以逸待劳:养精蓄锐又可占先机
司马懿擒孟达:随机应变出奇制胜
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