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全脑学习法

正如古人所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就是在读书的过程中如果不求甚解,只是囫囵吞枣的接受知识,或只是浅层次的思考,在思考之后没有自己的问题或是见解,那么这些都会影响读书的效果。在某些方面,在认真思考的基础上提出问题甚至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
  有的时候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就已经是成功了一半了,正像牛顿提出了我们都熟视无睹的问题"苹果为什么会落到地上",于是万有引力定律才会随之诞生。当然对于学生来说,所提的问题虽然水平会不同,但是它们从本质上是没有贵贱之分的,都是思考的结晶。那些害怕自己提的问题被人笑话是万万不可取的。
  读了书却不去提问,或者不去思考,这些都是学习上的大忌。或许我们大家都觉得这些问题我们都理解,但是很多同学和朋友在读书的时候却经常忽略这些问题,他们往往作为一个思想上的懒惰者,简单的相信一些书本上的知识,从不对这些知识进行寻根问底的思考,更不用说进一步的提问和质疑。有一些高中生对自己缺乏信心,即使是心中有了一个很好的问题,也是没有勇气把它表达出来的;也有一些人对提问缺乏正确的认识,总是将它作为微不足道的小事儿。所以这一切都会让学习变得没有任何兴趣而言,学习成了灰色的了。所以,要提高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效率是势在必行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理解。
  第一,挑剔。学习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当我们在面对一些学习内容的时候,我们要对其进行加工制作,着重了解其中带有规律性、精华性的东西,而不是在一些细枝末节的知识上浪费很多的时间。当然,这并不表明我们不注重细节,对于精华的内容我们也不能一味的相信,而应该用挑剔的眼光去看待这些问题,当然也可以用质疑反击的角度去看待这些问题的。
  第二,化合。面对一本庞杂的知识体系,很多时候我们会被它的复杂性吓倒。但是如果细心的梳理,就会惊奇的发现,书中的知识观点、结论、陈述、内容等,虽然从表面上看是相差甚远的,但是它们之间并不是相互孤立的,他们之间会有很多相似的、类似的东西,彼此之间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能够以这种网状的思维去加以记忆、理解这些知识,我们对知识的理解就会更加的深刻了。比如在语文课上我们会接触很多不同的问题,比如大家所熟悉的散文、诗歌、小说、戏剧、通讯、报告文学、纪实文学等等,没有文体可以作为独立存在的客体,从表达方式、结构、构思方式上都有很大的差别,但是在它们独特性的背后,也存在着很细微的相似性。我们可以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来对着几种问题进行总结。从虚构的角度看,这些问题可以虚构,但是有些文体是不可以虚构的,比如像报告文学和通讯这样以真实性为基础的文体,就是坚决杜绝虚构的;而对于一个作者来说,在进行文学创作的过程中,用哪一种文体或者不用哪一种文体也是很有讲究的,因为不同的文体会有不同的优势和魅力。在从各个方面对文体进行横、纵向的比较下,我们对问题的认识就会更为深刻和清晰。
  知识的海洋是博大的。它的深邃性和广博性可以让我们获得更多的知识,但是如果我们方法不当,也会被它吞没的!
  P3-4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