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全脑学习法

学习力取决于良好的方法与策略的实施。没有优越的方法与策略的实施,便谈不上学习力。既要掌握适合于自己个体的优越的方法与策略,又要在具体实践中加以运用和发挥。这一点必须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汗水太多,淹也把人淹死了。灵感可遇不可求,大多数人成功并不是靠灵感。没有灵感就成功不了吗?许多事情的成功,并不是靠灵感,没有灵感同样可以成功。所以做任何事情都要积极进取,不能只等待灵感的出现。
  我们并不是说刻苦学习精神就不需要了,我们强调的是苦干加巧干。没有巧干,再苦干也不行,何况现在是科学高度文明的时代,再一味强调苦干,方向就错了。例如:在电脑上要把一本书由中文繁体改为简体,只需掌握方法,按程序用手指在鼠表上轻轻点击4次,前后半分钟就大功告成了。而有的人偏偏要把繁体字一个又一个去找到,再改掉,那样累得要命不说,也不知要搞到猴年马月,很可能还会错误百出。这是最简单的一件事,有没有方法情形和效果就大不一样。当然,虽然掌握了这个方法,但连去点击4次都不干,照样也不能达到目的。于是必要的,但务必不要一味地强调苦干。要想达到最好的效果和获得最好的成绩,就要正确处理好苦干与巧干两者之间的关系。
  在知识经济时代,我们要想获得成功,要使学习力、操作力与创造力三足鼎立,构成超稳定结构,三力合成向上,形成事业的金字塔。三力越强,它的宽度与高度直接影响金字塔的大小,就是说三力越宽越高,形成的学力越强,成功金字塔就会越大。三者缺一不可,因为它不能形成超稳定结构,更不能形成向上的合力,就是说,缺了学习力就谈不上操作力与创造力;缺了操作力,在学习力与创造力之间就没有凝合剂,就不能各自发挥有效的作用;而缺了创造力,学习力与操作力就没有自己独特的能力与魅力。对人生事业是这样,对学习同样是这样。
  人类由蒙昧演变为文明,方略伴随着进步的始终。人们发现和发明越来越先进的科学的正确的方略,从对"神"的崇拜转变为对自身能力的信赖,人们变得越来越聪明智慧,在处理与大自然的关系时,由对抗到越发合理相处,成为当之无愧的万物之灵长;在与群体及社会的人际关系方面也越来越理性和文明。随着人类社会高度文明,人们更加崇尚理性与智慧,不断地总结经验,思考、研究并掌握各式各样的方法与策略。因为人们深知:方法与策略可以大大有助于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获得成功。因此,学会和使用各式各样的方法与策略,使自己成为一个高效多能的事半功倍的人才,而不能只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到头来,南辕北辙,悔之已晚。
  例如:发明家爱迪生有一次把一个电灯泡交给一位研究生毕业的助手,请他计算出这只灯泡的体积。灯泡的形状不是一个标准的球体,它是由许多圆滑弧线过渡组合的泡状圆柱球,他的助手鼓捣了整个上午,也计算不出结果,爱迪生办事回来后,看到助手还在苦苦计算,他的助手因为没有完成任务,不断向他道歉,解释说这个形状很难计算,所以没有完成任务。爱迪生非常吃惊,他没有说什么,拿过灯泡,往灯泡的玻璃壳里注满水,并把水再倒进量杯,量杯上本身就有刻度,一下子就测出来了,并且准确无误。这回轮到他的助手非常吃惊了。实际上,爱因斯坦很清楚地告诉人们:"我从来不欣赏一天到晚待在实验室里的科学家,正如我从来也不鼓励盲目用功的学生,只需要一点点技巧,我们就能用最短的时间做出最大的成绩来。"
  爱因斯坦在这里说的技巧就是方法。科学研究要有方法;领兵打仗要有兵法,如中国古代的《孙子兵法》、毛泽东的军事理论、德国的《战争论》等;工作中要有方法;学习中同样离不开方法。优选法是选择最优的方法的方法来让事情朝着成功的方向发展。选择什么样的方法,尤其是选择适合于自己的方法是至关重要的事情。无论优选什么样的方法,其方法自身都具有重要价值,它是能够有效地帮助人们的工具和手段。没有方法,很可能会一事无成。方法不妥,完不成学习任务,达不到学习目标,也可能导致大错或失败。因此,要想学习好,靠付出多少多少汗水是不够的,必须要有正确的方法与策略!
  爱因斯坦很明确地告诫人们:成功一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说空话!可是,有的人偏偏就是不看这个公式,而认为成功就一定是汗水泡出来的,实在误人误己。P22-23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