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形象就是你的价值

外表吃亏就少了55%的专业
  根据西方学者雅伯特・马伯蓝比(A1bertHebrablan)教授研究出的"7/38/55"定律,旁人对你的观感,只有7%取决于你谈话的真正内容;而有38%在于辅助表达这些话的方法,也就是口气、手势等等;却有高达55%是决定于你外表看来够不够分量够不够有说服力,可见外表是内在与外界沟通的桥梁。
  有位主管朋友告诉我他同事的故事:
  这位王姓女同事其实工作能力很强,与同事相处也都很融洽,惟一美中不足的一点是:她的外表实在有点邋遢。不喜欢化妆,也似乎对自己的不修边幅毫不在意。她常常搞不懂为什么自己工作认真努力,升迁却总也轮不到她?这位主管说:"其实,旁观者都看得出来,这是因为她的外表实在很吃亏,而不是工作能力的问题,可是谁又能开口告诉她呢?每每遇上重要的事情欲让她接洽,却总会担心客户以貌取人,认为这是一家不注意形象,不专业、不敬业的公司,毕竟公司要注意自身的形象。"
  你的外表是否说出了你自己
  外表有时比内在还重要,"7/38/55"定律,证明了这个看法。可见在专业形象上,外表的重要性比内在更胜一筹。如果不细心修饰外表,一个人的内在永远只能呈现7%。试想,一片蒙尘的玻璃怎能让人看清风景的美丽呢?反之,当外表妥帖适宜,7%的内在可以延展出100%的力道;换句话说,同样的你,可以看起来像1 00分,也可以看起来只有7分,这就看个人的智能了。
  所以说外表正是让内在得以与外界沟通的桥梁,惟有恰如其分的外表才能准确无误地将内在的讯息传递出去;外表这座无形的桥梁虽然没有嘴巴,传出去的声音却很大。
  有时一个人的内在很专业,而外在却不够专业或者毫不在意,都会直接地影响到别人对你能力的肯定。
  因为人们会直觉地感受到一个衣着邋遢、搭配单调、对自己的体型有哪些特点都不了解,甚至穿衣都不合场合的人,实在也很难让人相信你是一个有智能、对自己的专业领域能掌握、平时对环境变化有能力掌控的人。所以,聪明的你,何不借由适当的穿着让你的真材实料得以彰显,同时也让杰出亮丽的外表与内在独一无二、充满魅力的你相互辉映?甚至在第一眼就建立起别人对你的信赖与器重,达到表里如一,内外兼美的目的。在这个讲求品质、更注重包装的时代, "不以貌取人"的观念已经落伍了,如果能让外观为你的内涵轻松加分,何乐而不为呢!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人和你初次接触以后,就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而有的人你却一过就忘。之所以产生这种区别,主要在于交往对象在人际交往中的人际吸引力不同。而这种人际吸引力,对初次交往的人来说则主要源于交往对象的外在美,即外在形象。温文尔雅的气质,风度翩翩的体态,风趣幽默的语言,漂亮动人的外表,等等,都会给人留下美好深刻的印象。因此,懂得一些交往中的美对人际交往中取得良好的交往效果是十分必要的。
  在人类交往活动中,行为举止是重要的交往媒介,因而其是否得体,是交往成败、效果好坏的重要因素,人际交往也是如此。如果交往中的行为举止为人们所喜欢和接受,则交往效果就好。那么应如何注意交往中的态势美呢?不同的人接受别人行为举止是否美的标准是不一样的,但基本的审美标准是一致的。
  亮出最好的你自己
  交往的最初印象好坏,取决于第一次亮相。与人初次交往第一次见面,怎样亮相,给对方以什么样的第一印象,对于今后能否继续进行交往和交往能否深入,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在老同学、老熟人久别重逢的交往中,彼此也能从对方的亮相中,获得最直接的新印象,这个新印象往往是对你的新的评价。因此,不论何种交往场合,注意自己亮相的风度美都很重要。
  亮相要有风度,主要是一个人的仪容、行为、举止要给人以优美良好的最初印象。但是由于人际交往,特别是有一定文化修养的人之间的交往是一种互相吸引、相互愉悦的过程,因而在交往场合亮相的风度应贯穿于交往的全过程中。
  幽默风趣的谈吐、坦诚热情的态度、含蓄端庄的举止、从容潇洒的步履、整洁典雅的仪态、亲切自然的表情,都是社交场合受人称道的风度。具有这样的风度的人在社交中是会受到人们欢迎的。当然,每个人的气质和性格不同,文化修养也不尽相同,与不同的人交往,自己亮相的言行举止和神态应有所区别。P4-6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