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 危机四伏的丛林
用"人造丛林"比喻办公室的环境,不知是谁的发明,但是非常贴切。
办公室这个人造丛林犹如非洲的原始大森林。在森林中,不单有茂密的树木,还有奔走跳跃其间的各种野生动物。它们弱肉强食.演绎着"适者生存"的天则.延续着大自然的平衡。
同样的,在办公室这个丛林中,也有各种不同的"动物"就像雄狮、猛虎、猎豹、大象、狼、狐狸、兔子一样……每个人都为了自己的利益殚精竭虑,不择手段。
缺乏危机意识的人其生存意识越薄弱,变革的意愿就越小,创新的动力就越弱,也就越容易在竞争的洪流中遭受挫败。
在这一点上,狼能带给我们许多启示。狼是一种时刻都保持危机感的动物。能生存八九年的老狼,都经历了太多的生存与死亡的战斗,有很多次它们都是用勇猛把自己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敌人在它们身上留下了太多的伤痕,而这些伤痕也见证了它们顽强的生命力。因自然衰老而死亡的狼在狼群中所占的比例极其微小,大约只有 1%~1 5%。从这个数字,我们就可以想像到狼群的生存环境是多么恶劣。所以狼必须时刻都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因为危险时刻围绕在它们身边。只要稍微放松,就有可能被猎人打死或者被其他食肉动 物吃掉。P2 中国有一句话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意思是:"人要有忧患意识!"在这里.就是要有"危机意识"! 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危机意识,这个国家迟早会出问题;一个企业 "如果没有危机意识,这个企业迟早会垮掉;一个人如果没有危机意识.必会遭到不可预测的灾难。
未来是不可预测的,而人也不是天天走好运的,就是因为这样,我们才要有危机意识,在心理上及行动上有所准备,应付突如其来的变化。如果没有准备,不要谈应变.光是心理受到的冲击就会让你手足无措。有危机意识.或许不能把问题消灭,但可把损害降低,为自已打造生路!
伊索寓言里有这样一则故事:有一只野猪对着树干磨它的獠牙,一只狐狸见了,问它为什么不躺下来休息享乐,而且现在没看到猎人。野猪回答说:等到猎人和猎狗出现时再来磨牙就来不及啦!
这只野猪和狼一样具有"危机意识"!
每一位站在企业顶峰的人,都会保持着一种高度的危机意识。微软总裁比尔・盖茨讲,微软离破产只有180天;海尔总裁张瑞敏讲"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华为的总裁任正非大谈危机管理,这一切都不是危言耸听,因为只有真正看到企业风险的人才能生存下来。如果连自己面对的危机都意识不到.那么企业死亡就是迟早的事情了。
这让人想到海洋的鱼类,为什么鲨鱼是海洋中的霸王?其实鲨鱼除了尖利的牙齿以外,没有什么优势条件。鲨鱼没有鱼鳔、鱼鳞,但是鲨鱼一天到晚总是在游动,所以鲨鱼的体质更强健,它可以捕捉到更多鱼。如果鲨鱼停止了游泳,那么它肯定成为别人的盘中餐。
同样来讲,作为企业的一名员工也必须意识到危机的存在。企业的员工是企业的一分子,企业和员工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企业的员工满足于现状,满足于眼前P3的成绩.企业失去了青春的活力,变得步履蹒跚,那么迟早会被历史所淘汰。不久前联想集团所发生的裁员事件,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一系列的轰动效应。有的人不理解联想这一举动,有的人在网上甚至发出了"联想不是我的家"的感慨……我们大可不必这样惊诧,因为深刻思考一下,这样的选择是非常正常的选择。
2004年春节后,联想所有的员工都收到了一封信--《狼性的呼唤》,这是杨元庆激活联想文化的檄文。而2004年8月出现在互联网上的联想被裁员工的帖子《联想不是我的家》,则是新文化分娩中真切的呻吟。
2004年联想没有退路,只有背水一战,重新在PC市场找回领导者的尊严:2004年的杨元庆别无选择,必须鼓舞士气,再现当年PC市场攻城掠地的霸气。因为对手是比联想强大十倍甚至几十倍的惠普、戴尔、IBM等跨国公司。
"要战胜比自己强大的竞争对手,我们的自身条件将会更残酷,如果我们每一个细胞、每一个个体都不具有竞争力,那这个企业会有竞争力去抗争吗?"联想高层看到了这个明摆着的问题。
这几年戴尔的攻势咄咄逼人。戴尔人均产出相当于800多万元,而联想的人均产出只有300万元。联想员工必须适应丛林生存法则:优胜劣汰。这里只有对手,没有朋友。这里只有尊重.没有友谊。
其实,联想做出这样的决策正是它意识到了危机的存在所采取的措施,只不过联想的举措在实施的过程中操作过于简单,过于刚性,没有真正上升到管理的层面,与战略转型相配套而已。
从员工个人生存的角度而言,就要求每个人都必须保持高度的危机意识,以随时应对突如其来的变化。
在生存意识的认知上,狼比人要强烈得多,因为它们面临的危机比人类要严重得多。P4